文:Owen
自 2016 年起,OM Digital Solutions(OMDS)前身為 Olympus 開始陸續為當時的 OM-D 系列和 PEN 系列無反相機引入 2,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直至 2020 年的 OM-D E-M1 Mark III 往後才正式全無反產品線搣甩上代的 1,600 萬像素感光元件,至今多年來仍未再提升像素。到底 OMDS 是否已有新感光元件計劃?2,000 萬像素是否會成為品牌長期策略?外媒 Digital Camera World 日前於美國紐約舉行的 B&H Bild Expo 與四位 OMDS 主管進行交流,探討未來 OM System 相機的策略。
OMDS 負責人 Eiji Shirota 在訪問中表示:「新感光元件的研發工作一直進行中,不過我們認為目前 2,000 萬像素級別感光元件最能配合 OM System 的理念與整體系統設計。」他指出,現有感光元件具備高速讀出數據能力,可有效減少電子快門的果凍效應,以及實現 OM System 主打的各種計算攝影功能,因此單以像素高低作為產品升級依據並不全面。Eiji Shirota 亦指:「雖然我們認為硬件改進很重要,但我們也認為計算攝影和人工智慧的進步對於增強用家和拍攝體驗也至關重要,例如 Live ND、手持高解像度拍攝和 AI 主體檢測自動對焦等功能,它們所提供的拍攝體驗是單靠感光元件性能是無法實現的。」
事實上,OM System 現時擁有兩款不同設計的 2,000 萬像素級別感光元件,一種為 OM-5 系列使用的標準 Live MOS;而 OM-1 系列和 OM-3 的,則為堆疊式設計,擁有更快資料處理能力。然而,Panasonic Lumix GH6、G9 II 和 GH7 的 4/3" 感光元件亦已有 2,500 萬有效像素,更不用提 DJI Mavic 4 Pro 無人機更用上 1 億像素的 4/3" 規格。對於部分用家期望更高解像度的需求,OMDS 代表表示現有機種已可透過機身防震系統衍生出來的「手持高解像度拍攝模式」輸出 8,000 萬像素影像,此模式甚至可以在 OM-1 Mark II 旗艦機支援 14-bit RAW 輸出。可是,這種利用影像合成方式得來的高解像度拍攝模式主要適用於靜態主體,動態畫面就無法實現預期效果,而且相機亦要較多時間處理合成影像。
北美業務總監 Naohiro Yamaguchi 指出,即使在網上不時聽到 2,000 萬像素不夠用的聲音,可是品牌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情況持續增長。他透露,超過六成 OM-5 用家為首次接觸該品牌,顯示輕巧設計與豐富功能仍具相當吸引力。歐洲、中東和亞洲(EMEA)及美洲業務主管 Sandro Rymann 表示:「目前業界整體技術發展亦處於穩定期,我們希望當帶來真正重大突破時,才推出全新感光元件,而非為求市場話題而倉促升級。」
從 OMDS 多個代表口中都不難發現暫時 2,000 萬像素仍然是 OM System 相機一個理想選擇:它呈現的細節能夠滿足大部分用家,而且又不會檔案過大或連拍速度過慢。不過,當感光元件像素大幅躍升,鏡頭的解像力、影像處理器,以致是雜訊抑制的要求也要提高,定抑或訪問中的「新型感光元件」會依舊維持 2,000 萬像素級別,但就換來全域快門規格?